道教
来源:网络中心 作者:网络信息中心 阅读: 次 日期:2016-09-26
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,是在汉朝末年创立的。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,以道学、仙学、神学为主干,并融入医学、巫术、数理、文学、天文、地理、阴阳五行等学问。内容讲求长生不老,画符驱鬼。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。
道教曾经是平度最普及的宗教。道庙遍布域内城镇乡村,村村有土地庙、关帝庙,大村则多有三官庙、菩萨庙等。辛亥革命后,多以庙产、寺庙创建学校;北伐之后,提倡拉庙,部分为机关学校借用,部分因破败失修倒塌,部分因战乱焚毁。
域内比较大的道教宫观,除现存的崇德宫、城隍庙、云山观、云台观(以上详见《古迹》)外,著名者还有古岘观、盘石观等。
古岘观 又称碧霞圣宫,俗称“西大庙”。元成宗元正二年(1297)建。有中、东、西三院:中院在中轴线上,外设钟楼、鼓楼,正殿五间为泰山殿,单层,供奉泰山老母,殿前有白果树,传为“先有白果树,后有古岘观”,后殿塑四大天王、八大金刚,正北为二层殿宇,供泰山老母木偶像,东西两厢楼,塑有泰山老母及其随从洗漱就寝像。东院正殿塑有玉皇大帝像,农历十月初一念封皇经七七四十九天。西院,南大门走廊为歇马亭。塑人马像左右各有土地庙和姑姑庙,正殿五间为府君殿,塑府君爷爷像,设有阴曹地府,塑判官、小鬼像,东西两厢塑有十大阎罗像。旧时农历二月二十、四月二十、六月五、十月三十、十一月二十赶山会(庙会),唱大戏。戏楼在古岘观中轴线的最南端,隔街相望有数亩水湾,戏楼建在湾中心的环水小岛上,俗称“小台湾”,因有戏楼在此,亦称“戏楼湾”。戏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。古岘观民国时期即辟为国立古岘完全小学校舍,不断拆旧盖新,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拆除最后的正楼和东西两厢楼,建了新校舍。
盘石观 盘石上清观遗址位于大泽山西侧现盘石观村东南侧,始建年代已无从查考,据传系鬼谷真人为镇五龙,在盘石上结茅为观。后经多次重建,名曰:“盘石上清观”。观之规模逐渐扩大,至元代已香火繁盛,曾有“先拜上清观,再游大泽山”之说。元惠宗至元年间,由全真教北七真之一常春子丘处机的弟子常真子范志敦(号普救真人)重建,后曾多次重修过。其观之规模,与云山的兴国观同,属平度境内有史以来著名道观。1958年,改为学校,至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步翻建为现在的尹家小学。
曾在平度活动过的著名道士有:
丘处机(1148~1227),字通密,道号长春子,中国金朝末年全真道道士。丘处机为金朝和蒙古帝国统治者所敬重,并因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而闻名。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,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“七真”之一,以及龙门派的祖师。1227年(元太祖二十二年),丘处机病逝于天长观,终年80岁。元世祖时,追封其为“长春演道主教真人”。丘处机一生传道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胶东一带,位于平度北部的大泽山,丘处机多次登临,在游大泽山时,曾写下《题天柱山》一诗:“天柱巍峨独建标,上穿云雾入青霄,不知日月星辰谢,但觉阴阳气侯调。”
马丹阳(1123一1183),金道士。初名从义,字宣甫,更名钰,字宫宝,号丹阳子,宋陕西扶风人。后迁往山东登州宁海县(今山东省牟平)。马丹阳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,全真道遇仙派的创立者。主张“道以无心为体,忘言为用,柔弱为本,清净为基。”他广收门徒,弟子甚多。为传真布道,经常往来于京兆(今陕西西安)、山东间。后游关西,东归,道经胶水(今山东平度)崇德宫(亦称德真观,即今平度博物馆馆址),见宫内遍植银杏、碧桃、翠竹、青松,“爱其幽静,养真此中。”其在修道崇德宫期间,曾作诗词数十首,并题楷书词《苏幕遮》(词牌名)刻于大殿前东檐下:“清净门,柔弱户。忍辱家风,朴实为公据。无作无为成活路。自在逍遥,运水通行步。绝聪明,效愚鲁。兀兀腾腾,不起闲思虑。面垢头蓬身粪土。万事俱忘,堪应三清举。”邱长春赞马丹阳是“手握灵珠常奋笔,心通天籁不吹箫。”马丹阳一生颇具传奇色彩,他不仅能诗善文,而且精通医术,尤擅针灸疗法,常无私周济贫苦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3),马丹阳游莱阳,在游仙宫羽化,终年61岁。
李志常(1193~1256),为元初著名全真道士,曾居云山观。字浩然,其先洺州(治所在今河北永平)人,宋季徙居开州观城(今山东范县)。幼孤,养于伯父家。年十九,不从伯父为之议婚,负书曳杖作云水游。初隐东莱之牢山(崂山),复徙天柱山之仙人宫,宫之主者嘱其往从邱处机。元太祖十三年(1218),闻邱处机自登州(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)转居莱州(今山东省莱州市),乃束装往拜席下,赐号真常子。次年,邱处机应召西觐元太祖,被选为十八随行弟子之一。迨处机东返,随师居燕京长春宫。“凡教门公事,必与闻之。”李志常掌教期间,不少士大夫因金亡之后流离失所,或沦为贱隶,或冻饿街头。李志常则“委曲招延,饭于斋堂,日数十人。或者厌其烦,公(指李志常)不恤也”。其中不少人因此去儒为道。此举深得士大夫们的称赞。李志常掌教十八年,全真道仍方兴未艾。但到晚年,因佛道矛盾激化,宪宗五年爆发了关于《化胡经》和《老子八十一化图》之争,全真道在辩论中失败,被勒令焚毁道经,全真道遭到严重打击,其鼎盛局面从此结束;李志常在感到屈辱与愤懑中,于次年六月将教事付张志敬后去世。中统二年(1261),追赠“真常上德宣教真人”。至大三年(1310),加封“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”。著作有《又玄集》二十卷,已佚。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二卷,现存于《正统道藏》中。该书对研究我国西北和西亚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王抱玄,道教创始人王重阳之孙,与李志常同时期的云山观道士。李志常与王抱玄弘道云山观,见于云山碑刻《云山老人归真记》。刻于峭壁上的205字的碑文记述了晚年的李志常与王抱玄等在云山观弘扬道法,采药炼丹,修心养性达14年的故事。“德馨环海,道震华夷,出神妙用,异显骘人,生擒猛虎于岩前,倒跨苍龙超碧落。”乙未年春和日,两人同日仙逝归真。是日,“双鸾伏地,赤凤搏空,青霞紫气,馥郁馨香,显迹殊多”。王抱玄死后,就地葬在云山观后面的白云峰前,并树起墓碑,碑的阳面刻有“环翠莹云山老人王公抱玄之墓”字样。
范志敦,号长真子,丘处机弟子。道光《重修平度州志•地理志》中说,当时平度的“郊外十乡一百二十八社”中,长乐乡领社十二个,其中“磐石社有上清观”。金元时的全真道士范志敦就在此修炼并羽化归真。据载:范志敦勇猛异常,能驯猛兽,外号人称“狼范”。